巴菲特股票投资策略
|
|
|
|
|
|
Ⅱ、贯穿始终的经营历史
巴菲特拒绝向下面公司进行投资:(1)正在解决某些难题;(2)由于以前计划不成功而改变经营方向。巴菲特认为,剧烈的变革与丰厚的投资回报通常是不相容的。绝大多数的投资者不同意这一观点。他们争相购买重组公司股票。而巴菲特认为,由于不可解释的原因,这些投资者对这类公司寄予厚望,却忽视了这类公司的现状和问题。他认为,以合理的价格购买优秀公司的股票比以便宜的价格购买有问题的公司股票更能增加收益。
举例:巴菲特非常了解《华盛顿邮报》的发迹史,他在13岁时就在《华盛顿邮报》公司找了一份送报的差事,那时他的父亲在华盛顿作国会议员。他认为《华盛顿邮报》出版的《新闻周刊》和该公司拥有的电视台和有线电视台都很有潜力和价值。《华盛顿邮报》由于其传媒部门的显著业绩而受到广泛关注,知名度很高。巴菲特自身的经历和《华盛顿邮报》的成功,使得巴菲特认为《华盛顿邮报》公司是一家一贯可靠的企业。
Ⅲ、发展前景令人满意
巴菲特把经济划分为有特许经营权的小团体和普通企业组成的大团体。特许经营被定义为:(1 )有市场需求甚至是强烈的需求;(2)没有比较接近的替代产品;(3)没有政府的管制。由于上述特征,公司有很大的定价的灵活性,它可以给投资者带来超乎寻常的回报。特许经营的另一个明显的特征是由于拥有大量的商誉,可以有效地抵御通货膨胀的侵蚀。
而普通商品企业通常是低回报的企业,价格上的竞争严重削弱了经营利润。当然,特许经营也会导致价值降低,原因是成功会导致新的进入者和替代产品的产生。这时管理者的价值就会凸现出来。
举例1:可口可乐公司在70年代由于保罗.奥斯丁在任董事长期间的不合理的投资和管理行为使得公司的麻烦接踵而至。尽管权益资本收益率一直在20%以上,但税前收益却在下降。从1974-1980年,股票市值年均增长5.6%,大大低于标准普尔500指数的平均增长速度。在这6年中,公司没1美元的留存收益,只产生了1.02美元的市场价值。1980年,戈伊苏埃塔升任可口可乐公司的总裁。他提倡敢为天下先的口号,并努力削减成本,实现资产收益最大化。戈伊苏埃塔的做法迅速得到回报。公司业绩开始增长,股价迅速上升。
举例2:《华盛顿邮报》公司。巴菲特认为,一家著名报纸的经济状况应该在报业中也是最出色的。美国1700家报纸中,大约有1600家没有直接的竞争对手。报社股东一般认为,他们每年的丰厚利润是报纸经营质量高的结果。而巴菲特则认为,如果是三流的报纸,在一个城市仅此一家,那么它也会创造出足够的利润。巴菲特确信,拥有一家报纸,就象从要做广告的公司那里获得了特许权一样。除了特许权之外,经济商誉也是至关重要的。报纸对资本的需求很低,可以很容易把销售收入变成利润。即使安装了较为昂贵的计算机辅助印刷设备和排版系统,但很快工资的费用会大大下降。而且报纸还比较容易提高价格,因此可以产生出高于平均利润水平的投资收益,并降低通货膨胀的负面影响。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