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股票投资策略
|
|
|
|
|
|
二、管理方面的准则
包括理性行为、对股东坦诚、不为惯例驱使。
Ⅰ、理性行为
最重要的管理行为是公司的资金分配。对资金的分配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一个公司管理者的理性程度。如果公司盈余的再投资收益率超过公司的股权资本成本,那么应该把盈余的全部资金进再投资。如果再投资收益率低于资本成本,那么把盈余资金用于再投资就是不理性的。如果一家公司产生了净现金流量,而继续在本公司业务上投资只能获得平均水平甚至更低的收益率,那么公司的管理者有下面三种选择:(1)再投资于公司现有业务上,(2)购买成长型企业,(3)分配给股东。第一种选择会使公司的现金变成越来越没有价值的资源,公司股价会变得越来越低,并会吸引公司并购。购买另外一家所谓成长型公司有激励股东,阻止公司并购者的作用。但巴菲特对此持怀疑态度。一个原因是,这样做的代价可能很高,另一个原因是这样的公司需要整合成一家新的公司,从而可能犯侵害股东利益的重大错误。巴菲特认为,对于拥有不断增加的现金,却又难以获得高于投资平均收益的公司而言,将这些现金返还给股东是最明智的。返还的办法有两个:一是增加红利;二是回购股份。股票回购的好处是双重的。如果股票的市场价格低于价值,那么回购对余下的股东就有利。而且股票回购可以表示公司管理者是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这是利好的信号,可以促使公司股票价格上升。
举例1:可口可乐公司。净现金流量的增加使得可口可乐公司有能力增加现金红利和回购股票。1984年公司首次回购股票,数量达600万股。从那以后,公司每年都回购股票。共回购了4.14亿股,回购金额达53亿美元。如果按1993年底的收盘价格计算,这些股票的总价值达185亿美元。1992年7月,可口可乐公司宣布,到2000年公司还要回购1亿股股票相当于公司流通股份总数的7.6%。
举例2:《华盛顿邮报》公司。《华盛顿邮报》也产生出了大量的现金流。大量的现金要求公司决策层在增加现金股利和回购股票之间作出选择。《华盛顿邮报》是报业公司大量回购股票的公司。1975—1991年公司以平均每股60美元的价格回购了43%的流通股。同时也通过增加现金股利的部分把钱返还给股东。1990年公司红利从每股1.84美元增加到4.00美元。收购公司也是利用公司盈余现金的一种方法。例如,1986年从大都会公司手中收购了电缆公司,投资移动电话,购买电视台等。90年代初,美国经济出现衰退 ,《华盛顿邮报》的收入和利润都下降得很厉害。巴菲特认识到这一变化代表了这样两个趋势。第一,报业要比自己预计的价值要小,因为竞争已经使得报纸的价格失去了价格弹性。过去,报纸可以通过提高等级来获利,现在不行了,因为报纸不再是垄断的了。报纸的地位被削弱了。这是一种长期变化,过去的特许经营权已经不在了,报业开始和其他企业经营一样了。第二,这次业绩的下降,也是短期的暂时性的周期变化,这和美国经济密切相关。但不管怎么样,《华盛顿邮报》公司的内在价值与其他传媒公司相比,还是中等的。原因是,首先,这家公司只有5000万美元的长期负债,而现金储备高达4亿美元。可以说,《华盛顿邮报》几乎没有负债。其次,《华盛顿邮报》的管理非常出色。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