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有上市公司的经理人可以如此自在地经营公司,这是因为大部分公司背后的股东往往只着重短期利益,相比之下伯克希尔背后有几十年来一直相当稳定的股东群,拥有其它上市公司少见的长期投资眼光。事实上,这些股东打算一直持有伯克希尔至死方休,也因此旗下的经理人可以用一辈子的时间来经营公司,而不用为了下一季的获利情况来烦恼。当然,这绝不代表我们就不关心公司经营的现况。事实上,这点也相当重要,只是我们不希望因为一味追求短期获利而被迫牺牲掉公司长远发展的竞争优势。
——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现身说法】
巴菲特认为,投资者买股票就是要投资该公司。所以,股票投资一定要有长远眼光,不要因为急功近利而牺牲掉长期利益。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1998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很少有其他上市公司的公司管理层能够像伯克希尔公司控股的那些公司一样,能够如此自由自在地经营管理。究其原因在于,伯克希尔公司股东几十年来一直都相当稳定,他们崇尚的是长期投资,甚至愿意至死不卖。
所以巴菲特说,伯克希尔公司旗下的公司管理层可以用一辈子时间来筹划管理,而不用担心这个季度的业绩考核能不能通得过。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并不表明伯克希尔公司不关心这些公司的经营现状,只不过不希望用短期利益牺牲长期利益罢了。
巴菲特实事求是地说,伯克希尔公司旗下的那些公司管理层都很富有,75%以上的人都已经相当有钱,他们完全不需要依靠这份工作来养家糊口。他的意思是说,他们之所以还从事这项工作,靠的主要是责任心和成就感,所以他们把这份工作看得很重,会竭尽全力把它做好。
巴菲特举例说,就像政府雇员保险公司的东尼·奈斯利一样,如果有人想要教像东尼·奈斯利那样的明星经理人去怎样经营公司,实在是一件愚蠢的事。
事实上,如果巴菲特和查理·芒格在背后一直指指点点的话,伯克希尔公司旗下的那些经理人绝大多数可能早就不干了。这就像最著名的运动员在场上打球时,教练在一旁指挥他如何打球、什么时候该怎么打球一样可笑。
为了做到这一点,伯克希尔公司控股的那些上市企业完全没有其他同行那样的繁文缛节,公司管理层可以全心全意地安排个人行动,不需要向上级汇报就可以付诸实施。
与此同时,伯克希尔公司对他们的要求也非常简单明确,归纳起来三句话:一是要求公司管理层像经营自己的公司一样来对待;二是要求公司管理层把在该公司所占的股份看作个人和全家所有财产来看待;三是在有生之年你是不可能把它卖掉或者兼并给其他公司的。在此基础上,巴菲特要求他们完全不要被会计账簿上的盈利数字影响经营决策,该干什么就干什么,明确每个阶段什么事情是最关键的。
巴菲特之所以这样做,是基于两点:一是这些明星经理人具有很高的素质,这在伯克希尔公司当初收购该公司时就已经做了充分考察,他们完全具备这个条件,否则该公司也不会被巴菲特收购;二是巴菲特和伯克希尔公司的那些股东历来主张长期投资,他们考虑问题的着眼点都是从这个角度出发的,所以不希望过多关注一时得失而影响长期收益。
相比之下,其他投资者和上市公司就基本上做不到这一点。一方面,绝大多数投资者追求的是短期效应,中国股民买下股票后就巴不得连拉涨停板,等到自己抛出该股票后又希望它下跌,然后让自己有机会再次买进,他们基本上不考虑该股票10年、5年乃至1年及1个月后的业绩和走势。另一方面,这些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层也没有长期恋战的心理准备,不是担心经营业绩不佳、自己什么时候被赶下台,就是希望什么时候经营业绩上去了能够见好就收,换个地方去做官。
应该说,这样的现实与巴菲特面对的环境是不同的。所以巴菲特说,他从政府雇员保险公司的成功经验中看出了伯克希尔公司经营模式的优越性。他表示,他和查理·芒格绝不会要求东尼·奈斯利去怎样进行经营管理,过去不会,将来也不会。
巴菲特说,他要做的工作就是千方百计给东尼·奈斯利创造一个绝佳的工作环境,让他能够彻底发挥才能,去做自己认为该做的事,而不是把宝贵时间耗费在无谓的董事会、记者招待会、分析师与投资银行业的演示文稿上,也不用担心公司经营管理的资金问题、信用评级、投资者对公司获利的预期等因素。
因为归根到底,伯克希尔公司对这些公司拥有绝对控股权,而巴菲特本人和伯克希尔公司历来都是言出必行的,所以这些明星经理人心里非常清楚,这些上市公司的特殊股权结构能够保证这样的运营模式至少维持几十年,完全不用担心自己会在什么时候被一脚踢开。
巴菲特在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演讲时说,如果我们做个游戏,要求你们买入另一个同学10%的余生,这时候你会选那些老爸富有或学习成绩最好的同学吗?我很怀疑。我想你肯定会买入那个你认为最有认同感、最志同道合的人。巴菲特的意思是说,不要因为短期内看这个人家庭富有或脑袋很聪明,就忽略了他的终身成就。
【巴菲特智慧结晶】
巴菲特认为,投资者不该为了短期利益而牺牲长期利益。当然,他这是针对伯克希尔公司的那些控股企业而言的。对于中国投资者来说,短期利益服从长期利益同样也是人人皆知的一个简单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