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限的投票权使得我们仅能以相当简略的方式将美中能源的财务数字列入财务报表,而无法将该公司所有的资产负债以及营收损益列入伯克希尔公司报表。依照会计原则我们只能按投资比例认列该公司的投资金额及损益,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公用事业控股公司*被取消,或是会计原则有重大改变,那么届时美中能源所有的财务数字就会被列入伯克希尔公司的合并报表之中,当然也包含其大量的融资负债在内。
——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现身说法】
巴菲特认为,投资者购买的股票其负债率一定要低;公司负债率越高,那么你的投资风险就越大。不过巴菲特提醒说,由于受会计准则规定的影响,在评判负债率高低时需要懂一点会计核算制度。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2003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伯克希尔公司投资美中能源控股公司,就是因为受会计准则规定的影响,只能把美中能源控股公司的相关财务数据的一部分列入伯克希尔公司年报,而不是把美中能源控股公司有关营业收入、负债、经营利润的全部数据并入伯克希尔公司年报。或许等到不久的将来公用事业控股公司法(PUHCA)被取消后,会允许这么做,但现在显然做不到这一点。
巴菲特的意思是说,既然如此,投资者就有必要关心有下属子公司的上市公司,其会计报表中的负债是否已经完全包括子公司的数据在内。弄清楚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对于同一笔数据来说,由于会计准则要求的核算方法不同,最终结果可能会相差好几倍。
巴菲特举例说,通过美中能源控股公司,伯克希尔公司持有许多公用事业的股份,按照除权后的比例看,伯克希尔公司所占权益占,其主要项目包括英国第三大电力公司约克夏电力公司、北方电力公司,美国爱荷华州美中能源公司,肯特河及北方天然气管道输送线等在内;其余的股份由伯克希尔公司的3位个人合作伙伴所持有。
这就是说,从实际情况看,在伯克希尔公司的报表上同样应该反映上述公用事业股份的比率,包括营业收入、经营利润、负债。而实际上呢,根据美国公共事业控股法规定,伯克希尔公司的投票权最多只能达到,这就决定了能够反映在伯克希尔公司年报上的上述数据只能是其中一小部分。由此可见,出现在伯克希尔公司年报上的负债数据实际上是大大缩小了。当然,与此同时一起缩小的还有营业收入、经营利润、债权等相关数据。
巴菲特说,如果投资者了解上述会计准则对核算的有关规定,就容易更清楚地掌握真实情况。
不过对于美中能源控股公司来说,该公司的债务规模目前不是、将来也不是伯克希尔公司的责任。更何况,该公司的债务规模还算是适当。由于该公司实行多元化经营,并且所从事的公用事业运营非常稳定,所以即使遇到最严峻的经济形势,也能用自己的累计利润支付所有债务,所以这一点大可放心。例如,截至2003年末,在美中能源控股公司的所有负债中,亿美元是欠伯克希尔公司的债务,不会像欠其他公司的债务那样被逼着还债。
美中能源控股公司中也有一些是属于竞争性业务的,例如美国第二大不动产中介商美国居家服务,就不属于公用事业类企业,而且这个行业的景气指数波动相当大。但如果没有过多的对外负债,经营风险就要小得多。事实上,美国居家服务公司2003年的营业额高达48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117亿美元,增长的原因主要来自于4件新的购并案。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2005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自从伯克希尔公司合并了美中能源控股公司后,由于会计准则的限制,所以大家会以为伯克希尔公司对负债经营的容忍度比过去有所增加,但事实并非如此。一般来说,伯克希尔公司由于以下三种原因才会考虑负债的:
一是需要偶尔利用回购协议来作为某种短期投资策略。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短期回购债券需要大量资金,所以会考虑负债。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回购协议收益很高,当然投资风险也很大,所以只能投资那些流动性最好的证券。从前几年的情况看,伯克希尔公司在这方面的投资做得很漂亮,所借债务在短时间内就全部还清了。
二是为了清楚地了解风险特征的带息应收账款组合而借债。
例如在2001年伯克希尔公司与人合作,一起收购破产的某公司的许多种类的应收账款,为数额高达56亿美元的银行借款提供了担保。2005年,又为某家预制房屋应收账款组合提供财务支持,作为回报,伯克希尔公司从中得到了应收账款证券化条件,也就是说可以把这些应收账款进行出售。这种操作方式平时很常见,可是在资产负债表上并不会反映由此造成的债务。
三是美中能源控股公司的债务虽然出现在伯克希尔公司合并后的资产负债表上,但这依然是美中能源控股公司的债务,而不是伯克希尔公司的,因为这是两家不同的法人企业;更重要的是,伯克希尔公司并没有为美中能源控股公司的债务提供担保,所以两者“毫不相干”。
不过必须指出的是,美中能源控股公司的债务规模仍然是十分安全的。无论遇到什么情况,它都可以用稳定的公用事业收入来支付债务利息,并且绰绰有余。只是这一点在会计报表上不一定能看出来。
【巴菲特智慧结晶】
巴菲特认为,由于会计准则规定的核算方法不同,所以反映在会计报表上的负债与实际情况会有较大差距。但无论是表面还是实际,伯克希尔公司及其旗下子公司这方面的表现都是非常保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