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现实中的每个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一个人不但要了解自己的优点,更要知道自己的缺点。同样,每个市场也都不是完美的市场。怎样去克服自身的不足,利用市场的弱点获得收益?这个问题一直以来也困惑着麦克。他禁不住还是向巴菲特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巴菲特听了麦克的疑问后,颇有感触地说:“投资者需要在实践当中认清自己的不足,并积极改正这些不足。一个看得见自身缺陷的人才可能看得见市场的缺陷,同时利用市场的不足获取利润。也只有认识自己的愚蠢才能利用市场的愚蠢。”
巴菲特在投资通用再保险公司的经历中,有过多次自我批评和检讨。通过对自己深入地剖析,巴菲特充分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同时,这也让他反观到市场存在的问题。
通用再保险公司的前身是挪威全球保险公司。随着在美国的业务不断扩大,最后在美国重新筹建。到1945年与科隆保险公司合并,已几乎垄断了整个美国的再保险市场。加上之后对国家再保险公司的收购,更是巩固了其在业界的霸主地位。通用再保险公司的业务是针对全世界的,它通过一个庞大的、遍及世界的子公司来为客户提供保险精算、索赔、投保、财务管理和投资管理等服务。这使之逐渐成为世界上最有影响的再保险公司。
到了20世纪90年代,美国保险业的大环境很不理想。过于公开透明的费率导致了行业的竞争激烈。一些经营多年的公司也被排挤出局。全国共130家再保险公司锐减为28家。
巴菲特认为这个时候是进军再保险领域的最佳时刻。他的目光依然是瞄准再保险行业内最着名的企业--通用再保险公司。这是他的经验--找最有实力和最具品牌效应的企业下手。
然而,这个时候的通用再保险公司却面临一场劫难。首先,国内的分支机构科隆人寿再保险公司参与了国内的一项雇员收入再保险项目,项目实施中又出现重大失误。也就是1美元的保费收入却要支出美元的索赔补偿金。导致公司支付亿美元的未来补偿金,造成公司间接损失10亿美元。一场持久的诉讼长达数年。另外,在海外市场上,悉尼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冰雹灾害、欧洲地区出现暴风雨、土耳其发生地震……这一切都使通用再保险的经营状况深陷泥潭。
在这个特殊时刻,巴菲特坚持收购通用,其风险之大不可预测。巴菲特自己也充分考虑到其中的不利因素的。事实证明,他所考虑的还远远不够周全。
巴菲特在1998年6月与通用再保险公司达成协议。由伯克希尔公司收购通用,合同在当年的12月21日生效。但是没有想到,这个消息的公布,导致伯克希尔公司的股票大幅下跌。连通用再保险公司的很多股东都不愿接受伯克希尔的股票。一些基金组织甚至大量抛售通用再保险公司的股票。很多人抗议巴菲特的出风头行为,不满他搞个人崇拜。股评家们更是指出巴菲特高估了通用再保险公司的价值。
这些,还不是最可怕的。而可怕的事情在1999年逐渐暴露出来。
原来,巴菲特认为只要能够把握住通用再保险公司以后的亿美元的赔偿金,就不会有大的问题。事实不是这样。随着事态的发展,这个数字在不断扩大。伯克希尔公司虽然按照合同预留了这笔资金,可是,已经不能够解决之后带来的复杂问题。这次收购行动,通用再保险公司不但没有起死回生,而且还牵连伯克希尔的股票市值低于面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