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成本均线发散及筹码低位锁定
在本书第一章《筹码分布的基础知识》中,谈到了一种称为筹码低位锁定的形态,该种形态也是非常典型的主力高度控盘特征,用肉眼极易观察。当发现筹码的低位锁定时,我们不妨再用下移法精确测量主力的仓位,再结合主力的建仓成本,最后决定是否跟进。而主力的建仓成本,可以通过低位密集区的峰价位来估计。
用成本均线也能获知主力的高度持仓。成本均线很像大家常用的移动均线,在指南针的用户中,移动均线已经基本摒弃不用了,取而代之的是成本均线(CYC),这种均线是一种量价的均线,它计算的不是一段时间内的股价,而是一段时间内的平均持仓成本。由于成本均线中含有成交量的因素,因而它们是一种更合理的均线系统。
成本均线的形态也分为密集和发散两种。在股价的拉升期间,成本均线的密集或发散反映了不同的市场状态,成本均线的密集被认为是主力中度持仓的标志,即主力持仓量约占流通盘的60%左右;而成本均线的发散,可以认为主力的持仓量在70%左右甚至更高一些。我们比较两只股票,以体会成本均线的密集与发散状态的不同的市场含义。
图5—9:成本均线的发散与密集
图5—9中的两只股票,一只是1998年5月14日的英豪科教(600672),另一只是2000年4月17日的马钢股份(600808)。这两只股票的上涨幅度很接近,均为8个涨停板,其上涨所经历的时间也一致,均为两个月左右。但它们的成本均线状态却迥然不同,左图为英豪科教,它的成本均线散的很开,其黄色的五日成本线比兰色的无穷成本线高出四个涨停板;而右图的马钢股份,几条成本均线密集的挤在一起,五日成本线距离无穷成本均线仅为两个涨停板。成本均线发散的市场含义是:投资者持仓成本差异巨大,而成本均线密集则反映市场各个不同时期的平均成本相差不多。
进一步解释这种差异,可以做如此结论:如果主力持仓量巨大,当个股巨幅上涨之后,由于大部分筹码依然是低位区的主力持仓,因而近期短线追涨盘的成本就和主力底仓形成巨大差距;但如果主力在低位区没有巨量持仓,那么随着股价上扬中的中小投资者获利了结,及新的追涨盘的继续接棒,其建仓位置很难高于早期获利盘20%,于是造成了成本均线的相对密集。
这样就有了一个结论和一个技术标准。结论是:股价上升过程中成本均线呈现发散状态,这只股票是主力高度控盘;如果股价上升过程中成本均线密集,则该股为主力的中度控盘。相应的技术标准是:五日成本均线高于无穷成本均线四个涨停板以上,则该股为主力的高度持仓,主力持仓量为70%左右甚至更高一些。经过下移法测量图5—9中的英豪科教,其主力持仓约为流通盘的76%,马钢股份主力的持仓量约为流通盘的65%。
对主力仓位的估算是技术分析中最具魅力的部分,就如同打牌时翻看了人家的底牌。股市的不确定性随主力仓位的透明而逐渐消失,而使我们的判断有了更大的把握。可以这样通俗的叙述:如果主力高度控盘,如果主力没挣到钱,如果该股还不上涨,那么难受的是主力。退一万步讲,就算主力弃庄而逃,所承受的损失也比散户大的多。所以,只要能够在不高的价位上发现个股主力的高度持仓,起码中线范畴就赢定了。
主力的分仓对以上的估算方法毫无影响,就算主力分了数千个仓位,其行为模式也是主力的而不是散户的。筹码的运动取决于它的属性,而不决定于每份仓位的大小。
上一页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