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克希尔的出现
|
|
|
|
|
|
股票大师的投资之道
第四章 股票王者沃伦·巴菲特
伯克希尔的出现
巴菲特合伙公司1965年接管伯克希尔后,任命肯·察斯为公司的新总裁。董事会会议之后,巴菲特和察斯漫步走过这座历史悠久的纺织厂,然后坐下来谈话。察斯早已准备好要听取这位新业主对工厂的计划,但是巴菲特却说任何有关于纱线和织布机的事情都由察斯来处理,而他自己只管资金。巴菲特向察斯讲解了一些有关投资回报的基本理论。他对察斯到底能生产出多少纱线乃至卖出多少纱线却不是特别在意,对于孤零零的一个数字所表示的全部利润额也不感兴趣,他所关心的是利润与资本投资额的百分比值,这才是评价察斯业绩的尺度。他对察斯说:“我宁愿要一个赢利率为15%的1000万美元规模的企业,而不愿要一个赢利率为5%的10亿美元规模的企业,我完全可以把这些钱投到别的地方去。"巴菲特对于可以投资的"别的地方"非常看重。他依靠察斯来保证有货供给和尽可能地压低费用。正如察斯所说:'卫菲特最关心的一件事就是更快地周转现金"。察斯的自由度是有限的,只有巴菲特才能配置资金,并且由于前任业主从前注入到纺织品上的大部分资金早已化为乌有,于是巴菲特不再情愿追加投资。巴菲特愈发觉得纺织业不是个高赢利率的好行业。纺织品是一种日常品,总是处于供过于求的状况中,制造商们无法靠提高价格来获取更多的利润。同时由于国外厂商的劳动力成本低,使国内厂商总是处于竞争劣势之中。
在巴菲特擦斯体制管理下的头两年里,尽管组织品的市场十分繁荣,赢利也相当丰厚。但是权益资本收益率并未超过10%的水平,于是他们没有再追加投资到纺织业去。察斯按巴菲特的要求对存货和固定资产进行了清理,迈出了背离象牙塔的象征性步伐。公司的现金状况也好转了。
1967年3月,用经营纺织业赚得的现金伯克希尔购买了奥马哈的两家头牌保险公司——国民赔偿公司和火灾及海运保险公司的全部流通股,总出资额860万美元。这是伯克希尔多元化经营的开始,也是它非凡成功故事的开端。保险公司投保人为之提供了稳定的现金流人,保险公司可以用这些现金进行投资,直到有索赔发生。由于索赔发生的不确定性,保险公司偏爱投资流动性好的证券,主要是股票和债券。因此,巴菲特得到的不只是两家运作良好的公司,而且是一辆管理投资的装甲车。对于巴菲特这样的股票投资老手来说,这真是再好不过了。
随着1970年巴菲特合伙人企业的解体,巴菲特个人拥有29%的伯克希尔股票,是最大的股东。他任命自己为董事会主席。巴菲特认为没有必要把伯克希尔看做一个纺织品公司,而是把它看做一个其资本应被用到赚头最大的地方去的公司。在控股两家保险公司后,接下来的几年里,伯克希尔又并购了澳马哈太阳报》公司,以及规模更大的伊利诺斯国民银行和信托公司,购并资金来源于保险公司。巴菲特知道经营企业不是他的专长,他本人也并没有要去尝试的欲望。巴菲特通常总是物色这样一类人来经营管理他收购的企业,他们勤勉、踏实并靠奋斗起家,在自已经营的领域里有着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巴菲特收购的企业的原业主通常也正是这类人。巴菲特从未想过要换掉他们。尽管他们中的一些人是百万富翁,因而根本无需工作,但巴菲特懂得。无论大多数人怎么说,他们对满足感的渴求与他们对金钱的渴求是一样强烈的。巴菲特让他们感到自己依靠了他们,并通过对他们的工作表示尊敬和对他们表示信任来满足他们"自我实现"的需要。
1970年,伯克希尔控股公司来自于纺织业的利润只有45万美元,但是,它从保险业赚了210万美元,从银行业赚了260万美元,而这两个行业在年初的时候,动用的资金量和纺织品业是大体相等的。巴菲特觉得欠肯·察斯的情,是他给巴菲特提供了多元化经营的现金,并且在他身上,巴菲特看到了自己最为赞赏的品质:坦诚、自立。尽管因为巴菲特对于管理层以牺牲股东的利益为代价来牟取利益的行为非常反感,给察斯的报酬仍相当吝啬,但是在巴菲特的领导下,察斯对自己拥有的自治权相当满意,因此他对巴菲特也是忠心耿耿,这也说明了巴菲特给人们的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影响。尽管他紧紧抓住钱袋不放,但作为一个操作者,他是不寻常的。察斯曾担心巴菲特会令其停业,但他后来觉察到这位上司并不想如此,他不喜欢变化。要是根据巴菲特的资本家的信条,他也许应该关闭纺纱厂,但是他从内心感到自己对这古老的工厂怀有一种深深的喜爱,他宁愿忍受一个中等水平的回报率,只要纺纱厂的现金不会枯竭而迫使他追加更多的资本。巴菲特说:'哦不会只为增加收入的一点零头就停止一项利润率在正常水平下的业务,但公司如果一旦出现将来会大亏本的苗头,哪怕它目前效益再好,也不能继续提供资金。"
1970年,40岁的、身价上亿万美元的巴菲特一如既往地各啬和勤勉。他对资本赋予了一种如神般的忠实,他认为人们或组织机构哪怕是自己的孩子也不应该享受来得容易的金钱。因为任何数量的金钱都为未来的亿万财富播下了种子,对金钱的挥霍或误用都无异于一种罪恶。巴菲特的一家基本上依靠他从伯克希尔得到的5万美元工资来生活,他的孩子们是在公立学校念的书。事实上,儿子是在报纸上才知道他父亲的财产是多么巨大的。女儿16岁时就开始在马车商店里做销售员。巴菲特对于工作的全身心的热爱达到了排除其他一切事情的地步。到了晚上,巴菲特会去杂货店买最新出版的《世界先起报》,上面登有股票的收盘价,然后他回到家里读上一大堆年度报表。对其他所有人而言这是一项工作,而对巴菲特而言这不过是一个平凡的夜晚。他木仅从晚上9点到凌晨5点这样地工作着,其实只要他醒着的时候,车轮就转个不停。
70年代早期到中期,美国经济陷入衰退之中,通常采取的用投资刺激经济的方法还没有出台。1974年的通货膨胀率达到了11%,出现了连30年代都没见过的新症状:通货膨胀和经济衰退。两者之中解决任何一方都必然伴随着另一方的恶化,恶化的经济形式使投资者陷入极度恐慌之中,市场上人气低落,股票像熟透的水果从高空中坠落,一度热衷于以80倍市盈率买下"漂亮的50种股票"的基金管理者们,此时竟害怕买下哪怕只有5情市盈率的股票。巴菲特的反应却很独特,"当别人害怕时,你要变得贪婪"。在60年代的牛市中,股价太高对巴菲特来说一直是个问题。自从巴菲特合伙人解散之后,巴菲特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进入1972年,伯克希尔的证券组合的价值是1.01亿元,其中只有1700万美元投资于股票,巴菲特把余下的钱都投到债券中去了。而1973年的今天,人们都逃到圈外观望的时候,巴菲特却一步一步回到游戏中来了。"他有一种让他赚钱的嗜好,这对他而言是一种消遣。"
1973年,巴菲特在一个月内买下了9%的烨盛顿邮报》的股票,卖给他股票的人们把他们价值4亿美元的资产以8000万美元卖给了巴菲特,他们之所以愿意如此,是因为电讯业股票已在下跌,投资者们都抛之惟恐不及。同年,巴菲特以极其低廉的价格购回了伯克希尔的股票,从而巩固了自己的统治权。与此同时,巴菲特的股票一跌再跌,到1973年年底,伯克希尔公司曾花费5200万美元的组合市值跌到只有4000万美元,到了1974年,账面损失更加严重了,用伯克希尔股票价格来衡量的净价值跌了一半多,然而这些事实对他的土气却没有任何打击。巴菲特这种世人少有的可以把自己的感情与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隔离开来的本事是他成功的一大原因。60年代当他有成堆的金钱时,他却满脑子是恶兆。而如今当他的投资组合陷入困境时,他却自信光明即将到来。他在结伯克希尔公司股东的信中写道:“我们觉得手中持有的证券具备在未来显著升值的潜能,因此我们对股票投资组合很满意。"对巴菲特而言,'味来永远是模糊的",他从不靠对未来的预测去购买股票,他所关心的是某种证券可以比资产额小许多的价格获得。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