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突出的问题是特殊的股权结构也决定了无法用市盈率来横向对比,中国上市公司已经解决了流通与非流通问题,但还有A股、B股和H股之分,同一只股票在不同的地方股价相差悬殊,没有统一的股价,像中国石油在香港约十多元最高不超过20元,在大陆股市上市时开盘价为48元。怎么算它的市盈率?如果用A股股价除以它的总股本(包含香港上市部分),那就等于用高收入者的所得除以社会劳动者平均工作小时,然后将计算出来的结果称为劳动者的小时工资率一样,必定是扭曲和误导的。
再者投资者重视的是投资回报率而不是虚无缥缈的投资价值,在成熟规范的资本市场,上市公司的利润分配即派息率大都在50%以上,这时市盈率指标就有重要的参考作用,如在香港上市的中石油连续几年分红率在30%以上。而A股市场绝大多数上市公司不分红或基本不分红,很多业绩优良的公司也是这样。根据近几年汇总的数据看,上市公司加权平均实际分配的净利润仅在10%左右,按加权平均每股收益为0.16元计算,平均分红每股不到1.5分钱,如果以每股价格10元计算,平均市盈率高达几百倍,哪谈得上什么投资价值?
由此可见中国股市的特殊性使得市盈率概念无法与国际接轨。
以市盈率来衡量股市风险和股票好坏其实是媒体的发明与炒作,我们只要看一个简单的现象就会判断出这种“伪科学”理论的荒唐。
美元一年期存款利息正常比人民币同档次利息高出近一倍,人民币存款还要交利息税,按说美国人应该把钱存到自己的银行获取高息,然而事实上美国大量的“热钱”涌入中国,导致中国外汇储备连年创新高。
既然不能简单地以利率高低来衡量资金市场,为什么动辄拿市盈率衡量证券市场呢?
一些“伪专家”总喜欢把自己装扮成“救世主”,拿一些道听途说得来的名词和不求甚解的名词解释,装出深沉忧虑的模样在老百姓面前卖弄学识,危言耸听,殊不知在复杂的社会经济领域里,任何经济指标都不是简单的、孤立的,它们所包含的意义也不是绝对的和一成不变的。
2.以日本为镜鉴
日本股市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保持较高的市盈率,始终处于80~100倍,这一状况保持了十多年。
“存在就是合理”,日本股市在经济增速和公司质量方面都低于美国的情况下,市盈率远高于美国,说明什么问题呢?
我们发现,在决定市盈率高低的因素中,日本有三个方面与美国不同。
第一,储蓄率。日本的储蓄率远远高于美国,从1981年至1995年日本和美国居民储蓄率的比较来看,日本居民储蓄率是美国的一倍。在崇尚信用消费的美国,拥有一定信用度的人可以透支消费,往往是“寅吃卯粮”,入不敷出,而崇尚节俭的日本人收入中很大一部分被存进了银行。
储蓄是股市资金的重要来源,当股票投资的预期收益率高于储蓄存款时,储蓄资金即可迅速进入股市,就像眼下正在中国发生的情况。因此储蓄率较高的国家,可投入股市的资金相对充沛,对股票的需求也比较大。股票和其他商品一样,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在其他条件不变而需求较大时,商品价格必然较高。
第二,经常项目。日本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长期保持盈余,而且在GDP中占有一定比重,美国经常项目则长期赤字。国际收支经常账户长期盈余,资金供应量充沛,同样是增加股市股票需求的重要因素之一。
第三,相互持股制度。日本企业间盛行的相互持股制度,使上市公司相当部分的股份轻易不上市流通,基本处于锁定状态,美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持有的股份很少,绝大多数股份在股市流通。
日本经济体制中有个显著的特点,即由于专业化分工较细,企业间交易量远远高于其他国家。因为保持稳定、密切的联系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为此日本企业之间、企业与银行之间采取了多种稳定和加强其相互联系的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就是企业之间相互持股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