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资本市场对世界日益开放,加大了全球泛滥资本对中国下注的筹码。而这个赌注显然又是建立在中国非市场化汇率机制这个缺失上的。因为中国开放程度越大,人民币升值压力越大,同时外资进入中国越方便,在中国套利的机会也就越大。近年来香港“热钱”泛滥狂追国企股,恒指突破20 000点还在疯狂上涨就是一个迹象。只要人民币有进一步升值的预期,或者国内资产价格有进一步通胀的预期,那么国际资本买入H股,就相当于以低廉的成本买入了人民币资产。反过来因为“热钱”围堵,H股股价继续坚挺,就会导致更多的资本从各种管道流入中国内地股市,进而买入已经低于H股的A股,这样的“热钱效应”会导致国内资本过剩的局面继续下去,最终不断推高中国国内的A股市场。
人口周期是影响资产周期的最基础因素
越来越多的学者试图将持续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和人口红利相联系。国家人口发展研究战略课题组最近发布了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报告指出,中国自1973年全面推行计划生育以来,少生了4亿多人,生育率迅速下降,而生育率的下降导致了人口抚养比下降三分之一,为中国经济增长创造了40年左右的人口红利期。
据了解,按照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人口红利可依次分为高少儿、低老年型的高人口抚养比,低少儿、低老年型的低人口抚养比,低少儿、高老年型的高人口抚养比的三个不同阶段。在第二阶段,劳动年龄人口比重高,人口抚养负担轻,人口生产性强,社会储蓄率高,有利于经济增长。这一人口年龄结构最富生产性的过渡时期通常被称为人口红利期,人口年龄结构对经济增长的这种潜在贡献就是人口红利。
银行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晓蕾表示,持续多年的人口红利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中国经济的比较优势。上一次生育高峰时出生的人口逐渐进入就业范畴,由于劳动力供给很大,工资相对较低,很多劳动密集型产业便相应建立,从而推动了中国经济持续多年的增长。
北京多科德经济咨询公司首席研究员李长安认为,中国正式享受人口红利应该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人口红利的正面效应。
世界银行东亚与太平洋地区人类发展局局长伊曼纽尔·吉米内兹最近在世界银行《2007年世界发展报告》报告会上说,中国的青年人口于1978年左右达到顶峰,随后生育率的下降使这些人需要供养的子女和老人比较少,这种劳动力队伍的扩张提供了一个把钱花到其他方面的机会窗口,这种“人口红利”将有利于经济发展。
世界银行的研究显示,这种赡养率下降的窗口可以保持大约40年,并取决于生育率下降的速度,然后会重新关闭。当前几乎所有的发展中国家都仍然处在这个窗口里。其中,这一窗口在中国和泰国将于10年内关闭,在日本等发达国家已经关闭。吉米内兹说,目前中国经济增长的27%得益于“人口红利”,与此前“人口红利”对日本、新加坡等国经济腾飞的贡献率基本相当。
中国国际金融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更将资产价格上涨、股票市场的牛市行情和人口红利联系起来看待,他对中国人口红利推动资产价格上涨或者说股市的牛市行情关闭时间的确定与上述伊曼纽尔·吉米内兹的观点相近似,即至少会持续到2010年。而另一项有关招商证券的研究报告则认为,中国人口红利将在2013年结束。
在这一阶段,中国经济仍将保持高速增长,与此同时资产价格也将大幅上升。中国2010年前工作年龄段人口的继续提高将使居民储蓄率保持高位。在此背景下,中国将维持巨额外贸顺差,外汇储备和货币供应将大幅增长,从而使市场流动性更加充裕。由于劳动力市场条件宽松,资本回报在产值中占比不断提高。另外,考虑到失业的压力,货币升值将是渐进的,从而使国内利率水平较低。这些都为资产价格的上升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